特约中国摄影师
——“中外摄影对着拍”续航再征
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几年间,极少数外国摄影师幸运地来到中国,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,留下了朴实生动的影像,成为一个时代节点的珍贵记忆。
40年在人类长河中十分短暂,但在当代中国却聚集着巨大的信息。希望中国摄影师担当使命,聚焦时代。这次中西文化的比较,我们将看到国家和民族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,也将看到摄影艺术的历史性变化。
“中外摄影对着拍”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大展启动后,在很短时间里得到全国广大摄影家和爱好者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,现对空缺作品进行多方位征集。
组织机构
主办:中国摄影家协会、郑州市人民政府
承办:中国摄协对外联络处、郑州市文联、《中国摄影》杂志社、《中国摄影报》社、中国摄影出版社
活动内容
以马克•吕布、布鲁诺•巴贝、阎雷、伊芙•阿诺德、阿德里亚诺•马达罗等5位国际著名摄影家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拍摄的36幅作品(附后),每幅作品注明序号及详细的图片说明,以此作为参照蓝本,诚邀拍摄当下或近几年相近场景、相似内容、相同地点的影像,也可以创新拍摄模式,不拘一格。最终评选出36幅作品,与国外摄影家作品一同在北京、郑州等地展出,中国摄影出版社编辑出版精美画册。
征集形式
一是招募“特约中国摄影师”,条件不限,只需提供4幅本人的代表作,录取后定向创作。
二是根据征稿要求,自由创作、自行投稿。
以上作品统一评选。
一:“特约中国摄影师”招募
名额:72位
报名:即日起至6月18日
要求:
1. 填写申请表,提供4幅本人摄影代表作,题材不限,文件长边不超过1024像素,所有材料发至主办方邮箱cpacipae@126.com。
2. 经组委会遴选后,6月底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网(www.cpanet.org.cn)上公布名单。
3. 入选摄影师每人须完成不少于两个场景的作品,并于9月30日(以上传日期为准)前向组委会提供。
4. 入选摄影师将获得由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以及创作资金2000元。
特约中国摄影师
“中外摄影对着拍——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年摄影展”
申请表
下载申请表链接:
二:自由摄影投稿
时间:即日起至9月30日(以上传日期为准)
活动规则
1. 以主办单位提供的外国摄影师作品为参照蓝本,拍摄当下或近几年相同地点、相近场景、相似内容的影像,也可以创新拍摄模式,不拘一格。
2.作品只限单幅,不接受组照。每人投稿总数不超过30幅。创作年限为2013年1月1日以后。
3.面向全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、澳门特别行政区、台湾地区的摄影家和爱好者。
4.投稿方法:
操作说明:打开px1.cpapx.cn 征稿网站 。
①点击新用户注册,填写个人信息、注册账号及密码。
②用本人注册的账号和密码登录。
③登录后,在页面左侧我要投稿栏目中点击“特约中国摄影师”活动进入上传页面,然后点击上传作品。
④在创建分类选项中,创建“单幅”相册并保存。
⑤在类别菜单栏中选择您要上传作品对应外国作者名称。
⑥在栏目菜单栏中选择您要上传作品对应作者照片的编号(首页有所有外国摄影家作品,可以点击放大观看,方便比对) 。
⑦以上完成后,根据页面提示上传照片。确认无误后,点击上传作品。
5.本次展览均为纪录类作品,不得对作品原始影像内容进行增加或删减。在后期制作中,对影调和色调等的适度调整,以不违背拍摄对象客观真实属性为准。每件作品除标题外,应有简要说明(word文档格式,100字以内,包括时间、地点、事件要点)。
6.参展作品须是本人独立完成,并对其拥有著作权;同时没有侵犯他人的著作权、肖像权、名誉权、隐私权及其他合法权益。
7.作品严禁利用任何技术手段使用他人作品的全部或局部影像,如有纠纷作者承担。
8.对于足以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为(包括但不限于可能严重误导公众认知、具有欺诈性质等一切违反国家法律、社会道德、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情形),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展资格。
9.对不遵守规定以及其它不良行为,组委会视情况取消参展资格,收回荣誉证书等,并在媒体上通报;情节特别严重者,将禁止其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所有展览活动两年直至终身。
展览评选
中国摄影家协会邀请专家主持评选。
特别提示
1.入展作品共计36幅,每幅稿费2000元(税后)并颁发证书。
2.邀请部分作者出席展览开幕式并与国外著名摄影师交流。
3.作品将由中国摄影出版社编制出版。
4.入展作品可作为申请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的条件之一。
5.主办方有权对入展作品在著作权存续期内,以复制、发行、展览、放映、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用于相关宣传展示不再支付稿酬。
6.凡参与者,即视为已同意本征稿启事之所有规定。
7.组委会对本次活动的有关事项具有最终解释权。
活动咨询:
唐亚群 电话: 010-65141380 15510316240
李 乐 电话: 010-65252277 15011526054
拍摄参考蓝本作品(36幅)
阿德里亚诺·马达罗 Adriano Màdaro(摄于 1976-1979年间)
编号:1-01;图片说明:1976年5月4日,广州中心大街的一个拥挤的公共汽车站。
编号:1-02;图片说明:1979年,北京,从北京民族饭店的房间拍摄的景象。
编号:1-03;图片说明:1979年春,上海,从外滩边和平饭店窗户望出去景象。
编号:1-04;图片说明:北京,年轻的妈妈,将孩子和煤气罐放在竹编儿童车内,推着飞快前进。
编号:1-05;图片说明:北京,西单北大街,学生们在等候校车。
编号:1-06;图片说明:火车停在开往西北方向铁路线的一个车站,在中途停靠站台,旅客们下车伸展四肢,向站台上的售货车购买些饮料和食品。
编号:1-07;图片说明:开封,开封市中心的街边摊。
编号:1-08;图片说明:开封,两个小孩正在小吃摊前吃凉粉。
编号:1-09;图片说明:洛阳,爷爷病了,需要去医院看病。
编号:1-10;图片说明:沈阳,80年代初期沈阳城市的景观和人们的日常生活。
编号:1-11;图片说明:太原,一对漂亮的情侣在跳西式舞蹈。
编号:1-13;图片说明:扬州,搬家。
编号:1-14;图片说明:扬州,老人们在街角买东西。
马克·吕布(Marc Riboud)
编号:2-01;图片说明:1971年,北京琉璃厂。
布鲁诺·巴贝(Bruno Barbey)
编号:3-01;图片说明:1980年,上海黄浦江上的帆船(在上海造船厂最大的起重机附近的)。
编号:3-02;图片说明:1980年,上海女人在美容烫卷发。
编号:3-03;图片说明:大同,1973年,进厂的工人。
编号:3-04;图片说明:上海,1980年7月。
编号:3-05;图片说明:上海,1980年8月。
编号:3-06;图片说明:上海,1980年9月。
编号:3-07;图片说明:中国,1973年6月。
编号:3-08;图片说明:中国,1973年8月。
阎雷(Yann Layma)
编号:4-01;图片说明:1985年,北京。
编号:4-02;图片说明:1986年,北京,长安街,上海牌轿车。
编号:4-03;图片说明:1986年,上海,民众在体育场内购买股票。
编号:4-04;图片说明:1986年,北京,三里屯商店。
编号:4-05;图片说明:1986年,天安门广场上一对恋人。
编号:4-06;图片说明:1987年,北京,北京大学宿舍。
编号:4-07;图片说明:1987年,北京,前门。
编号:4-08;图片说明:1987年,四川成都,看电视学习电工技术。
编号:4-09;图片说明:1988年,山西,大同。
编号:4-10;图片说明:沈阳,1985年。
编号:4-11;图片说明: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,八协,木屋里的人们。
伊芙·阿诺德(Eve Arnold)
编号:5-01;图片说明:1979年,电视。
编号:5-02;图片说明:1979年,诗歌教学。